【明報專訊】- 安全網絡﹕萬維網朝危險方向發展?

【明報專訊】今年是萬維網(World Wide Web,簡稱WWW)誕生的29周年,它的發明人提摩西·約翰·伯納斯-李(Tim Berners-Lee)在1989年3月13日,初次提出在一個平台上讓全世界的人自由分享資訊這個構想。這些年間,萬維網逐漸成長,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接收資訊和獲取知識的方法。而且,今年是互聯網的另一個里程碑——接上互聯網人口終在今年之內首次突破地球的半數人口。

聚集於少數平台 控制內容發表

聽起來,好像現在就是互聯網的黃金時代,可是這名發明人沒有認為我們有什麼值得慶祝。他在萬維網的29周年生日,於英國《衛報》(The Guardian)刊登了一篇公開信,直接地指出萬維網正朝一個危險的方向發展。今天的萬維網非但沒有達到讓全人類共同、開放交流這個願景,反倒我們正在離開這個目標愈走愈遠。

萬維網最初由很多不同的個體網站組成,網站在使用同一個協定之下獨立運作,除了遵從一些技術上的基本要求,並沒有一個人或者機構有權去決定什麼內容可以發布、什麼不可以發布。這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,讓來自世界上不同地方、不同背景的人可以自由地交換信息,在這個沒有什麼規限並且權力分散的空間裏,可以容納各種多元的想法和文化。

去中心化是萬維網的核心價值之一,可是,這個初衷正逐漸被遺忘。以前在互聯網上發表內容,要不是自行架設網站,就是到眾多小型平台去發表。如今,大多數的萬維網使用者都聚集在facebook、Twitter、微博等少數平台上,我們平日接觸到的大部分內容,都被這幾個平台包攬。即使你把文章刊登在自己的博客網站或小型網媒,要讓人看得見,你最後還得把它放到社交平台上。在萬維網上的權力集中到擁有這些平台的科技企業身上,這些企業有權決定什麼內容適合發表或者顯示在用者面前的次序,少數的企業正在決定我們社會中哪些意見值得被看見和被討論。

剝奪無法上網人口學習機會

當少數人坐擁極大權力的時候,總會出現問題。科技企業擴張,難免希望打開更多國家的市場,有些國家的政府非常了解這點,繼而威迫利誘科技企業向它們靠攏,以便它們進行網絡監控和言論審查。而資訊科技處理大量數據的強大能力,更令政府的監控和言論審查可以做得更嚴密、更有效率。

更甚的是,有些人利用權力集中在少數平台的萬維網變成他們的武器。好像近年一些組織具規模地運用假新聞、假戶口「打手」或「五毛」,去影響輿論甚至選舉結果。雖然好些科技企業也留意到這個問題而做了一些改善,但企業終究也是為了利潤而不是為了公益而存在,單靠它們未必足以處理影響深遠的社會問題。

最後還有另外一個問題。當我們愈來愈依賴萬維網去接收資訊和討論社會議題時,我們不能忘記世界上還有一半的人口無法連接到網絡上,而這意味他們都被剝奪學習、取得重要資源和參與社會的機會。有網絡和沒有網絡的鴻溝將會加劇社會不平等,雖然聯合國在2016年已經通過了把互聯網接入作為一項基本人權,但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要走,要達到這個目標,人們還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和關注,推行更多社區的公共連接計劃,讓世界上最貧困的人都有機會連上網路。

這些問題都龐大而複雜,要找到答案並不容易。但正如伯納斯-李所說,我們應該視這些問題為程式錯誤(bug),就好像軟件和系統裏經常出現的問題一樣,它們是人製造出來,只要我們正視這些問題,要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並非不可能。

文:朱家昌(香港互聯網協會)https://news.mingpao.com/pns/dailynews/web_tc/article/20180328/s00005/15221737309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