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麽是社區網絡 (Community Networks)?

很多人以爲互聯網必須由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(ISP) 提供。其實,你也可以”自己動手”建造網絡。

社區網絡 (Community Networks) 提供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(ISP) 以外的另類網絡——一個由社區成員配置及經營、而且自行擁有和管理的電信基礎設施。數碼鴻溝 (digital divide) 是發展社區網絡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;例如,偏遠地區人口密度低,網絡搭建成本亦昂貴,因此削弱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(ISP) 到該處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商業誘因。

基於「互聯網屬於每一個人」(“Internet is for everyone”) 的宗旨,互聯網協會 (Internet Society (ISOC)) 致力緩解數碼鴻溝 (digital divide) 的問題,而社區網絡正是互聯網協會 (ISOC) 其中一個重點發展項目。透過推廣和提供訓練,互聯網協會 (ISOC) 幫助有需要的社區建設社區網絡 (詳見: https://www.internetsociety.org/tutorials/wireless-community-networks)。 

社區網絡能夠幫助市民減低連接網絡的費用,讓普羅大衆均可利用互聯網資源,例如電子學習、電子政府服務、電子商務平台等。在荷蘭,其無線萊頓基金會 (Wireless Leiden)利用低成本的硬件、開源軟件、開放標準在萊頓及周邊村莊建設無線社區網絡,為當地居民提供開放、便宜、快速的無線網絡連接。

香港社區網絡的需求 

香港家中有接駁互聯網的住戶佔所有住戶百分比雖然已達到94%*,但在一些偏遠新界及離島地區的居民,例如北面荔枝窩、雅洲、坪輋,東面海下灣,西面新田、上白泥,大嶼山分流、羌山、蓮花山等地區,尚有接駁互聯網的困難。

由於本港絕大部分住戶都有電力供應,處於偏遠地方的居民,理論上可藉電力傳輸線寬頻(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s,簡稱BPL)接駁互聯網。它是一種利用公共電力傳輸線,進行高速率資料傳輸的電力傳輸線通信技術(Power Line Communication,簡稱PLC),可在長距離電力傳輸線上提供高速率的資料傳輸。以此作為接入點,就可以在偏遠社區建構無線網絡。社區網絡方便推動偏遠地區的居民分享互聯網上的資訊,以及與世界志同道合的社群接觸,放眼世界。

另一方面,有大型群眾活動的地方,網絡連接亦經常發生樽頸不流暢情況。社區無線網絡可以解決這個窘況,因為建構社區網絡的器材要求簡單,價錢低廉,建立容易,在大部分國家都並不需要再申領牌照,以無線在2.4G和5G頻譜傳輸。在突發性的情況下,藉著臨時設立的社區網絡,群眾亦可分享連接互聯網的機會。

如有興趣瞭解更多,可參考:https://drive.google.com/file/d/1gquACP4fTmBTPQbJ9NIfLuZ5PQPo1sSo/view?usp=sharing 這個教學課程由國際互聯網協會編纂而成,由ISOC 義工訓練計劃參加者Noel Leung 翻譯,以分享給有志於建構社區網絡人士參考使用。

2020年6月15日